微信关注

关注孔氏国际钟表官方微信

珐琅(又名景泰蓝)元朝时由欧洲传入中国,即为皇家所专享,解放后,珐琅制品是重要的国礼,常被赠送给外国元首政要,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现在,掌握珐琅这门古老技艺的传人越来越少,据说如今国外能够制作表盘所用微缩珐琅的只有十人左右。

孔氏拥有世界最大的珐琅腕表生产车间,40多名熟练的珐琅工匠在此工作,珐琅腕表的年产量也是世界之最,因此,老外慕名来学艺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学艺者来自法国,是一名专业摄影师,他将在孔氏的珐琅生产车间学习一天,体验珐琅的制作过程。教他的老师是从事珐琅工艺三十多年的赵美华老师,学艺过程将被拍摄成故事短片“做一天中国人”,在欧洲的电视台播出。

首先了解一天的学习过程

在目镜下仔细观看珐琅腕表的精巧绝妙

参观珐琅生产车间

老师开始介绍珐琅制作流程

练习掐丝

学习点蓝

掐丝点蓝都太难学,经老师测试未达标,只好学习手磨釉料,这最简单的一道工序,一定要达标!为了使上力气必须站着磨。

弯着腰磨了一个多小时,交给老师检查,釉料的细腻程度终于合格,松口了气。

学艺的一天结束后,感受颇多,侃侃而谈。


其他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