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关注

关注孔氏国际钟表官方微信

日前,近百位国家级手工艺大师汇聚的“2016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”于上海圆满结束。孔氏珐琅在展会期间,收获了无数参观者的好评,也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鼓励。更加令人始料未及和欣喜不已的是,本届大会的组委会最高奖——“国匠杯”金奖,颁给了丽压群芳的孔氏珐琅作品“福寿年高掐丝珐琅腕表”!另有作品“丙申庚寅珐琅对表“也一同斩获银奖!

“国匠杯”取名寓意深厚,既是国家对手工艺从业者职业水平和社会贡献的肯定,又饱含党中央对振兴“中国制造”,共筑“中国梦”的殷殷期待。

2015年5月19日,国务院正式印发了《中国制造2025》。这是党中央、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,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、提升国际竞争力、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,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、提质增效,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。

振兴制造业离不开坚守岗位的工匠,更离不开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。

有人曾不无嘲讽地说:“二十一世纪,是机器人的时代,那种一锤一凿靠人力精雕细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”

笔者觉得说出这种话的人,还是个门外汉。须知所有的老牌工业强国,都是从手工业做起,从培养产业工人做起,一步步完成高精尖的产业升级的,这个过程,是个从走到跑的必经之路,是任何国家都难以略过的。

德国制造驰名世界,瑞士的精密仪器和制药设备举世无双,他们的背后是久负盛名的产业工人在支撑这两个工业强国,坚实的技术积累是这两个国家历经技术变革而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。然而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是,这样的人才积累早在两百年前就开始了,就在冬天大雪封山的汝拉山谷和格拉苏蒂小镇里,从制表开始,一代代工匠把技艺和工匠精神传承了下去。

最后,这样的工业传统转化成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人才储备和软实力。

即便是强大如美国,能登月、能造出F35的国家,在工匠面前仍旧是个小学生。

 早期的ipod甫一问世,所有人都被它那镜子一样光滑的金属后盖惊呆了,漂亮得简直不像那个时代的作品。

很少有人知道的是,最初100万台流光溢彩的ipod,是一家日本公司负责完成的。当时的苹果公司,找遍全世界,都找不到一家企业,能把金属背盖打磨成他们满意的程度,直到他们慕名来到日本,找到了小林研业。

地点就在这样一个四处漏风的木头工坊里,连社长带员工一共五个人。与我们想象中的苹果车间高大上的印象迥然不同。

现在我们回望这段历史,都觉得是个人类的奇迹,当这五个人把成品拿给苹果公司的工程师看的时候,连美国工程师都惊呆了。他们将金属抛光这项技艺,达到了人类所能企及的极限。

 而消费者第一次看到ipod的样子,触摸到那光洁无俦的后盖时,任何褒奖都是多余的。真正的工匠精神就来自对细节无穷无尽的坚持,最后达到了舍我其谁的境界。而这,正是孔氏珐琅一直孜孜不倦,所要追求的“国匠精神“。

孔氏珐琅,匠心同筑中国梦!

其他报道